设为主页 | 放入收藏 |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乐图趣闻 > 奇闻趣事 >

制造节日:“双十一”如何成功收编“光棍节”(4)

已阅读2015-11-10 17:36 来源:第一女性时尚网   发布者:大象      分享: 更多

早在十一长假刚过,许多人的网络购物车已经日渐琳琅蓄势待发。当你在收藏夹中反复比较着大衣的质地和颜色,纠结高跟鞋买尖头还是圆头,在surface和 iPad之间摇摆的时候,还记得如今这个疯狂“双十一”购物节的前身叫做“光棍节”吗?是的没错,这是一个绝佳案例:商业行

成功锦囊:以节造节

制造节日:“双十一”如何成功收编“光棍节”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空间对松散的“民”的聚合要远远超过传统地理空间的人口集聚。 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上,商业和大众传媒共同营造了虚拟的“拜物仪式”般的“俗”。但是商业并非凭空造出了“双十一”这个节日,而是“以节造节”。正如文化研 究学者格兰特·麦克拉肯所说,商品的文化意义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文化世界里“转移”过来的。“光棍节”从文化建构上有着明确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 的文化附属,却由于参与人员的不确定、没有完整的仪式活动和意义指向,使得自身无法凝固成特定的文化含义,更没有形成群体归属意识,所以被商业吞噬了。可 以说,11月11日本身不变,只是符号的意指改变了:它从原来的“光棍节”变成了如今的“网购狂欢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斯坦利·霍尔说的一点儿 没错:青年亚文化是青年人自我表现的场所,也为商业文化提供了水清草肥的大牧场。

从另一方面说,“双十一”变成购物节并没有延续“光棍节”既有的文化内涵及其背后突显的对主 流价值观或顺从、或叛逆的表达。而是仅仅把它塑造成了一个打折促销节,不同的只是从线下移到了线上。除了购物模式有所创新外,与零售业传统的促销手段并无 二致。而且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吴晓波甚至撰文说今年是最后的“双十一”。

虽不至于这么极端,但笔者认为,原本具有文化内涵的节日被商业化炒作,致使老的传统被丢掉, 新的文化传统又无法建构,像“双十一”这样“被发明的传统”若无法形成文化凝聚力(今年的“天猫晚会”算是一种努力吗?),随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回归理 性,最终还是会走向消亡。至于这场购物狂欢能走多远,则要看以后电商们能不能在商业模式和商业炒作后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毕竟仅仅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短暂 物欲需求是无法持续发展的。

 


        声明:本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文章和图片由本网注册会员发布,如有涉及到相关方的合法权利,敬请及时告知本网删除处理。

编辑推荐

时尚品牌推荐·Brand




 

第一女性时尚网 版权所有@2013-2018   粤ICP备1686918990号

第一女性时尚网左右悬浮对联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