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才是品牌的土壤。1999年,中国第一代滑板运动员韩敏捷创立了上海第一家滑板潮流店Fly,也是现存最老的潮流店。韩敏捷从代理国外滑板品牌开始,逐步与Nike、Adidas、Vans合作联名款鞋款,赞助中国滑板运动员。去年,他终于把18年历史的Fly做成了同名服饰品牌。“就像Supreme是个好牌子,但我从来不穿。Fly品牌从设计、画图到生产都是我一手操办,就想做一些符合自身审美和趣味的产品。”
Himm将《Urban》杂志调整为季刊,主要在线上发售。“传统杂志不适合现代消费习惯了。我也想了很久,什么形式更适合现代消费者。”转身,他就在上海铜仁路开了潮流集成店DOE并发布了同名服饰品牌。一些特别稀少的限量球鞋如Yeezy、Air Jordan在DOE发售,每周,店里聚集了四面八方的年轻潮流爱好者。Himm称,DOE单店去年销售额做到了1000万元。马上,新天地湖滨道的第二家DOE也即将开业。
另一方面,大多中国潮流品牌追求扩张速度——走零售连锁模式。李晨的N.P.C开了全国8家店并不算多,好在线上线下各贡献一半销售额,盈利均衡。由上海插画师吉吉创立的Hi Panda光上海就有12家店,前年豪掷上千万请权志龙为品牌代言。被香港盈思贸易有限公司收入囊中的Devilnut,2006年成立至今全国店数已在140家以上。郑波执掌的红纺文化,运营品牌包括Paul Frank、Pancoat、The Simpsons、tokidoki等,总店数曾一度超过900家。本州纽约创始人王琦视BAPE创始人Nigo为偶像,携着他的RMBZ等品牌一路高歌猛进,在美国频频与The Game、Fabolous、Ben Baller等圈中明星携手合作。但在2015年初,正当他完成在北京金融街的第一轮融资路演之后,公司却轰然倒塌。据熟悉他的人说“他卷了八千万跑了,没人找得到他”。
纵观全局,发展不到二十年的中国潮流行业仍在成长期。行业集中度低,没有一家独大。反观美国,最大潮流电商的Karmaloop从20年前起步,依托线上线下零售,销售品牌超过500个,还成立了线上视频内容生产的Karmaloop TV;每年,潮流产业最大、最多的交易也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百年展会Magic Show、纽约长滩的Agenda展会,都汇集了全球数千个品牌商家交易。中国潮流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在商业配套领域。
平台——引领文化与商业价值一样重要
Yoho总部坐落在南京新区,周边正破土盖起一片新商务区。梁超穿了一件黑色西装,牛仔裤加T恤,在Yoho分散在南京、北京、上海、广州、东京五个城市的一千位员工中,他算穿的很严肃。他坦言并不常穿潮流品牌,因为“经常要接见政府领导”。
在同事眼中,梁超并不像一个“潮流人士”,他的生活不“潮流”。之前很少出国,至今没去过泰国,当同事谈及泰国新的潮流现象时抱以好奇眼神。这两年,忽然爱上出国旅游——“我也不是真的喜欢旅游,但我喜欢在其他城市时,观察当地年轻人,看他们去哪里,怎么玩。”
梁超出生于1980年,37岁了。Yoho发展至今,耕耘着80后至90后这一代人的潮流消费。梁超的“新爱好”,影射出他现在最担心的事——“未来的敌人,不知道会从什么地方出现”。
消费迭代,是当下每一位企业主最头痛的问题之一。今年35岁的李晨,去年参加了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在一众商界大佬中,成了“最年轻的同学”。这拓宽了他的眼界,也激发了危机感。他每天花不少时间关注新闻及社会动态,“发现这个世界变得特别快,每天都在担心我们过时了”。
今年,N.P.C成立7周年,他将年会主题定为“不破不立”。“上帝用7天创造了世界,7象征一个轮回。”这的确是一个轮回。很多当年的消费者都长大了。
花了十多年时间,47岁的郑波一手打造了国内最大的IP商业转化集团“红纺文化”。他从OEM代工厂开始,逐步往产业链的顶部爬,09年开始,陆续把Paul Frank、Pancoat、The Simpsons、Pucca、tokidoki等一系列潮流品牌引进中国,在中国商场里开辟出了潮流板块。在过去的一年里,他抓紧着速度,完成了集团从品牌管理到IP运营的转型,围绕着潮流ip,以授权合约与品牌运营的双重体系搭建起一套商业生态。他与首都航空成功合作,发布了以Paul Frank为主题,第一架全主题定制飞机。随后,又与全球最大的经济授权公司美国IMG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引进更多国际上的优质IP。“IP可以不断跨界,跟许多领域对接,我们的公司没有天花板”。他的目标是以Disney为榜样,打造千亿市值的航母级企业。
战略方向,大家其实所见略同——消费迭代、多元商业、新零售体。梁超说:“年轻人并不是不爱逛街,反而,年轻人更爱逛街。但现在要买的产品网上都能买到,那出门意义何在?”今年10月,Yoho将在南京德基广场开出首家线下概念店,将集画廊、餐饮、零售、生活方式等多功能于一体。从线上走到线下,力图打造一个潮流社区。
潮流文化,是“当代青少年亚文化”的统称。归根结底,它是一种多元、多质、多形态的文化活动总体。同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连接,包含了许多互不相干的文化活动:社区文化、公共空间社交、逛街、购物、看电影、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在平平无奇的生活之上,创造美梦——偶像亲身演绎着高于生活的潮流幻想,媒体编织动人的幻想并口口相传,品牌设计出最精彩的梦境及道具,平台则支配了整个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网络组织,编排着一出又一出的精彩剧幕不断更迭。经过商业的洗礼,日常生活也变得浪漫起来。
未来五年,真正的战场,或许不在零售业,而是中国文化产业。据国家数据,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27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开一个火一个的Line Cafe、上海乐标授权运营的“熊本熊”,IP衍生品项目纷纷落地线下零售;老IP、新套路的现象级手游“阴阳师”为“网易”创造了近10亿的月流水,也给这两年大热的影音、游戏领域火上浇油。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围绕优质IP、凭借内容生产能力,立足泛娱乐领域,而服装,只是衍生品之一。谁能建立完整的商业闭环?谁能引领新一代的文化取向?谁就将是平台级的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