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09年中国出现第一家门店多年之后,潘多拉(Pandora)尝到了爆红的滋味。
得益于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多地的销售贡献,潘多拉去年共录得202.8亿丹麦克朗的营收,同比增长21%。其中中国内地的营收增长率就高达175%,品牌在北京、上海女性群体中的认知度增长了53%,正在快速拉拢中国顾客。
中国顾客对潘多拉的追捧仿佛发生在一夜之间,对市场环境的懵懂、对品牌故事了解的缺失都被当下的激情压制下去。在英国生活的Sherry还搞不清楚从何时开始,身边都人手一条潘多拉,她的说法大概有些夸张,却也毫不影响她跟风买了一条;家住北京的赵宣怡也在2015年加入了购买潘多拉的阵营,如今,已经集齐8颗珠子的她依然对这个品牌的背景一无所知。
对大部分中国顾客来说,潘多拉是一个热火的新品牌,购买它多是受到网络、旅行、朋友的影响。虽然早在2009年,一些中国代理商已经将潘多拉引入中国,但官方正式进入并开始重点布局中国市场,是从2015年才正式开始。
欧美市场的扎实为潘多拉在中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潘多拉中国董事总经理Anthony Tong Asinas在负责中国区之前,于美国担任北美区零售和经销总监。2010年,他加入潘多拉,用三年时间在北美开了250家特许经营概念店,并使同店销售额保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随后,他被调回中国香港,在2015年7月升任为中国总经理,成为未来中国生意的掌舵者。
美国是潘多拉目前最大的单体市场,至今已运作了13年。像许多欧洲时尚品牌一样,潘多拉将拿下美国视作国际市场扩张的标杆。面积巨大、消费者背景复杂的美国市场不好做,这是一个由繁入简的商业逻辑,意味着在进入活跃的新兴市场之前,品牌已经有强大的后备基础和应付难题的丰富经验。美国也帮助潘多拉提高了品牌辨识度,在Facebook上,它吸引了超过890万粉丝和940万会员,大多为女性,在社交媒体的交流中,她们不断强化着只为取悦自己的独立女性形象。
潘多拉在美国和中国的走红存在许多共性,其中,营销模式最常为人提及。以银饰为主的潘多拉,既无高端原料背书,也没有上百年的品牌故事,相比卡地亚的拿破仑、蒂凡尼的欧仁妮皇后和赫本,名人效应的匮乏以及奢侈基因的寡淡,都令它不得不另谋出路。
声明:本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文章和图片由本网注册会员发布,如有涉及到相关方的合法权利,敬请及时告知本网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