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放入收藏 |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视觉摄影 >

历史记忆 那些用信沟通的年代(5)

已阅读2016-04-06 17:47 来源: 新浪   发布者:大象      分享: 更多

在网络兴起之前,不同地方的人们主要是靠书信往来的。无论是家书、情书还是友人的信笺,你都 能读出浓浓的亲情、暖意和爱,《傅雷家书》《朱生豪情书》以及民国人物的各种往来书信集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当然也有些信是用来约架的。你知道吗,近代邮政 在中国已经有120年

历史记忆 那些用信沟通的年代

很多人都对墨绿色的二八式邮政自行车感到亲切,邮递员穿着墨绿的制服,骑着这样的自行车,挎着墨绿色的挎包,将信件送到人们手中。图为1981年济南邮局的女青年们。李锦/新华社

历史记忆 那些用信沟通的年代

曾经的中国,能到邮局工作就算捧上了“铁饭碗”,很多人家想尽各种办法把孩子送进邮局工作,即使放弃读大学也在所不惜。中国邮政目前有18万名邮递员。图为1985年,北京甘家口邮局投递员,和民国时期那张图片相比,信筒上多了“人民邮政”四个字。

历史记忆 那些用信沟通的年代

1998年,我国实行邮电分营,成立国家邮政局。2006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立。 时至今日,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方,邮递仍是人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中国邮政四分之三的网点、三分之二的邮路在农村。图为1953年,北京,大量邮包被装上飞机。

历史记忆 那些用信沟通的年代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余光中的这句诗很多人耳熟能详。图为1988年5月18日,北京陈贺勤(右)收到妻兄张鸿翰从台北寄来的信。这封信是从台湾经台湾红十字会 到达北京的首批信件之一。如今,两岸早已实现全面直接通邮。白连锁/新华社

 


        声明:本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文章和图片由本网注册会员发布,如有涉及到相关方的合法权利,敬请及时告知本网删除处理。

编辑推荐

时尚品牌推荐·Brand




 

第一女性时尚网 版权所有@2013-2018   粤ICP备1686918990号

第一女性时尚网左右悬浮对联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