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春节前夕,北京市百货大楼内出现了一个邮政服务处,它面向广大顾客,开展各种邮政业务。邮局设在商场里,可见当时人们对于邮政的倚赖程度。张旭/新华社
九十年代后,城市里出现报刊亭,报刊亭里花花绿绿的,出售各种报刊和水、小吃,如今随着纸媒等传统行业的衰落,报刊亭正逐渐成为消失的风景。图为1995年海口街头报刊亭。陈小鹰/新华社
邮局除了邮件、报刊订阅业务,还有储蓄业务。图为1993年深圳特区“打工妹”在邮局里给家里汇款。从1983年到1993年这10年来,深圳临时工从邮局汇往内地的款项多达40多亿元人民币。每逢星期天,邮局就出现排队汇款的长龙。黄鉴秋/新华社
八九十年代,人们跟广播台和报纸的联系都是靠邮局。有的广播节目可以选播读者信件,报纸上也专门有读者来信版。有些人在信里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因此交到志同道合的笔友。这是1994年满洲里市邮政大楼载波室。工作人员穿着拖鞋上班,也是当时国营企业一景。陆金发/新华社
九十年代,邮局的业务与日俱增,固定的邮局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在一些商场和宾馆等人多的地方出现了流动邮政车,图为1993年沈阳市内的流动邮政车。李永宏/新华社
声明:本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文章和图片由本网注册会员发布,如有涉及到相关方的合法权利,敬请及时告知本网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