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困住了东莞
单从工厂的数量上看,东莞的“世界工厂”美名绝对名不虚传。无论去到东莞的任何一个地方,目之所及尽是各种各样的厂房,其密集度甚至会让很多初来者一时间感到莫名的压抑。但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如此庞大工厂基数的城市,至今仍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响亮的企业名片。
当问及东莞有哪些自主品牌的时候,无论当地的企业家还是经济领域的政府工作人员,大多都还要在脑海中搜罗一会儿,然后才吐出几个如步步高、以纯这样的企 业名称出来。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给法治周末记者提供的相关资料中,也只能发现如大朗毛织、虎门服装、厚街家具等产业集群,以及搜于特、都市丽人等品牌。
而相比华为之于深圳、美的之于佛山,上述企业则又难免逊色很多。东莞市长安镇工业区内的一名企业员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目前东莞很多电子类的企业仍属于代工性质,该工业区内除步步高之外基本都是如此。
那么,究竟是什么困住了东莞,以至于经过如此漫长的发展历程,至今仍是最初那种“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尴尬局面?东莞外贸局的冯杰对此坦言,东莞一开始 只是个农业镇,从农业向工业转变的过程中,大量依靠外来的企业力量,本土的民营经济一直不是很强。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只是在东莞建立一个研发或生产基 地,总部大多不在东莞,像深圳的华为、酷派等就是如此。在商人肖平看来,这样的企业一旦赚完钱就都拿走了,资金根本不会在东莞本地流转。“即使是本土的企 业,前几年赚到钱后也大都投向了房地产、酒店、娱乐等投资效果短平快的行业当中。”林江表示。林江认为,一直以来东莞都比较缺乏一种能够实现转变、进而产 生大品牌企业的现实基础。
一方面,任何一个大品牌的产生,都需要能够达到一定消费层次的群体进行支撑。东莞所谓的1000万人口,其中 本地人只有不到200万,绝大多数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虽然被赋予“新莞人”的称谓,可是他们往往没有户籍且收入偏低,对当地并没有很强的 归属感,可以说是在一个借来的城市里面过着借来的生活,很多在这里赚一两年钱就走了,流动性极强。
肖平回忆说,过去十年这里的超市人多 得都要拉根红线来分流进入,现在的人比以前少多了。“虽然现在东莞的户籍政策已经大幅度放开,可是已经显得太迟。”肖平表示,“这也影响到了企业本身的经 营发展,很难留住人才。”东莞市松山湖管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工业区对人才的吸引在东莞已经算前列,可相对于广州、深圳而言,吸引力还是明显不 足,其他一些传统工业区内人才缺口更加严重。
另一方面,多年来东莞在吸引大批外资企业和“新莞人”进驻的过程中,往往是以提供土地作为 置换条件的。这一政策让东莞提早享受了发展的红利,也过早地透支了其土地资源。据悉,2012年东莞曾签约引进了一大批项目,但由于受土地、资金、环评等 因素制约,很多项目尚未真正落地,引进的重大项目中有34个都存在土地指标缺口。
此外,虽然东莞当地汇聚了各式各样的企业,但大多分散 于各个镇街当中,除了虎门服装、厚街家具等几个知名产业集群以外,一个外来的采购人员想要进行集中性的对比采购,可以说难上加难。就比如在东莞寻找一家玩 具厂,就连很多当地人都不知道该去哪里比较合适。而在东莞市区中心,也没有一个成规模的集中性交易展示平台。甚至整个东莞都没有所谓的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城 市中心。
林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东莞的一大特点是没有一个中心,32个镇街没有一个叫做中心区的地方。这是个行政区划与经济格局的历史遗留问题,虽然一直饱受争议,但至今仍难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
当地一名司机对此也颇有微言,在他看来,很多采购人员都遇到过企业难找的困境,如果政府能够将经济配套工作做好,打造出一个集中性的经济交流展示平台,方便更多人前来交易,这样东莞经济定会有较大起色。
多次考察过东莞经济发展的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东莞能够成为“世界工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价格比较低廉,一直以来都是薄利多销,以销售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而当前这种模式也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声明:本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文章和图片由本网注册会员发布,如有涉及到相关方的合法权利,敬请及时告知本网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