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的“世界工厂”
在“性都”的称呼出现以前,东莞“世界工厂”的大名早已广为人知。不过在林江看来,东莞能够从一个最初的南方小县城,最终获得“世界工厂”的美誉,多少还有点偶然。
1978年,港商在东莞虎门镇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对外来料加工厂——太平手袋厂。这可以说是东莞的第一桶金,正是由此开启了后来东莞著名的“三来一补”经济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东莞独有的先天条件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的工作人员冯杰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东莞不仅在地缘上比较接近香港,而且六分之一的香港人都是曾经的东莞人,这种乡情也使得很多香港人更愿意将资金投放到东莞。
港商的投资开动了东莞前进的马达,随后深圳的转型则让东莞借势扶摇直上。
林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早早地就开始了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对一些加工业逐渐失去了兴趣,而东莞紧邻深圳,这些加工业自然就都流向了东莞。
东莞也没有丝毫懈怠,稳稳地抓住了这个机遇。据林江介绍,为了方便企业进驻,当地政府甚至还一度特设了“来料加工办”,以更好地与企业对接。正是在这种良好的行政审批制度和服务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开始纷纷落户东莞。
在林江眼中,上世纪80年代的东莞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以电子加工业为例,鼠标、键盘、显示器全部在同一工业区内,可以提供一条龙式的配套服务,如此一来,台湾、日本、欧美的很多企业也都开始到东莞来开设加工厂。
后来的东莞便开始不断书写着经济发展的神话。
东莞市统计局给法治周末记者出具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至2004年,东莞市连续3年GDP增长率超20%,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连续多年增长率都在18%以上。在东莞经商多年的肖平回忆说,东莞最辉煌的时候,路上几乎没有人,全都是送货的车。
这不禁让人想起2000年IBM亚洲区副总裁对东莞经济现状的那句著名形容——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全球将有70%的电脑产品缺货。不过2008年那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过后,东莞以外贸为主导的传统经济模式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尤其到了2009年,东莞市的GDP增速骤降至5.3%。接下来的2009年至2011年,东莞GDP增长率连续3年在广东省排名垫底,2012年数据也仍显惨淡,排名倒数第二。肖平回忆说,那一年东莞的外贸严重萎缩,订单大幅下降,很多企业纷纷破产倒闭……
直到今天,在记者走访的虎门、厚街等工业区内,仍能看到很多已停产的企业,还有张贴出来的全部转厂或部分出租厂房的广告。东莞当地一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年东莞的经济形势同样不是很好,仍有很多工厂正在倒闭或者濒临倒闭的边缘,还有一些工厂在逐步地缩小规模。
该负责人表示,他所了解的一家企业,已从原来的两万多名员工,精简到了现在的几千人规模。东莞市一名政府官员也对法治周末记者坦言,当前的东莞经济正面 临着巨大的压力。冷清的工业区、老旧的厂房、四处张贴却少有问津的招聘广告……这一切似乎都在诉说着,这个曾经的“世界工厂”正在悄然地老去。
声明:本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文章和图片由本网注册会员发布,如有涉及到相关方的合法权利,敬请及时告知本网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