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放入收藏 |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观察 >

中国服装公司都跑去收购海外品牌 目的何在?

已阅读2016-11-17 16:23 来源:界面   发布者:大象      分享: 更多

曾经身处纺织服装行业的传统公司们,终于等来了进入时尚行业的机会,他们也第一次感受到资本带来的益处:兼并可以更快、更强、更便捷地弥补自己的短版。

中国服装公司都跑去收购海外品牌 目的何在?

  11月2日,北京国际时装周在夜晚的太庙落下了帷幕,今年的收官之秀是深圳女装品牌歌力思(ELLASSAY)。你也许并不是很熟悉这个顾客以青中年为主的品牌,但仿佛为了给现场观众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它走了长达近1个小时的秀——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这个时间都很罕见——分别展示了歌力思、Ed Hardy、Laurél和IRO等旗下4个品牌的新装。

  其中,Ed Hardy、Laurél和IRO都是歌力思在此之前的短短几个月内收购而得的海外服装品牌,歌力思也因此从一家单一品牌公司变成了多品牌公司。

  2015年9月,歌力思出资1118万欧元收购东明国际投资(香港)100%的股权,并将其旗下的德国时装品牌Laurél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设计权、所有权和使用权揽在了手里。2016年年初,它又花了2.4亿元人民币收购了美国潮流服饰品牌Ed Hardy在华公司股权的65%。6月,它再次出手,成为了法国时装品牌IRO的大股东。

  这场资本运作比品牌本身更具震撼力,因为近年来,歌力思在海外兼并之路上并不孤单。3月底,法国时装品牌Maje和Sandro宣布被山东如意集团收购;9月初,上海时装品牌维格娜丝又买下了中国消费者极为熟悉的韩国“小熊”Teenie Weenie,我们似乎正在见证越来越多海外时尚品牌易主中国的大势。

 

中国服装公司都跑去收购海外品牌 目的何在?

歌力思曾在米兰也走过秀

  海外服装品牌弥补中国服装公司短板

  几位知名度原本有限的中国金主也因此站到了台前。山东如意集团本来是一家主业为精纺呢绒的纺织企业,很少对接消费者市场,而维格娜丝和歌力思虽然是做自主女装品牌起家,但原本的顾客层和市场固定,品牌号召力有限,且在资本市场的上市时间均不超过2年。

  此前,中国内地的服装行业整体较为传统。提到最早一批上市的服装企业,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七匹狼、报喜鸟、森马服饰、海澜之家等。它们定位中低端,形象本土,门店开在每个城市的旧商业中心,旁边似乎总也少不了奶茶店和盐酥鸡。

  转变发生在近两年——中国的时尚版图变得更为复杂之时,从欧美到日韩,从奢侈品、轻奢到快时尚和设计师品牌,更多的国际品牌盯上了中国市场,渐渐挤压了本土服装品牌的生存空间。中国服装品牌不得不一面抵御外来竞争者,一面反抗着中国宏观经济放缓给传统企业带来的转型压力。

  这迫使近年来上市的服装企业在布局上出现了更为多元化的趋势。朗姿股份、维格娜丝、歌力思等都在登上A股后,想要率先捉到资本市场中的鲶鱼。如今看来,它们努力的方向存在共性,那就是利用兼并和收购转型多品牌集团,以抵抗多样的市场风险。

  不过,这还并不意味着公司就一定要收购海外的服装品牌。在这些上市公司的发展中,朗姿就集中收购的是国内企业。今年上半年,朗姿用自有资金收购了四川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等6家医疗美容企业,股权转让价格合计达3.27亿元人民币。作为歌力思常年的门店邻居,朗姿这个老对手选择加快医学领域的布局,慢慢扩大着盈利来源。

  面对此种差异,歌力思董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蓝地认为,这取决于每家企业对自身的定位。曾经定位高端中青年女装的歌力思,现在的重心依然还在时装上,它还不想将触角伸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歌力思从筹备上市到收购,历经了3年的等待。2012年,在上市材料递交和审核期间,公司内部已经开始讨论要利用资本做些什么,但那时候只知道一定会去兼并,具体情况却还不甚明朗。直到2015年4月,歌力思的总裁兼总经理夏国新带着时装发布会进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这个深圳服装品牌的身价开始面临质的变化。也许是时间拖得太久,当时的夏国新看起来已经少了点兴奋感。

 

中国服装公司都跑去收购海外品牌 目的何在?

  资本市场充盈了钱包,但也让曾经的传统企业掌舵者们明白,仅靠歌力思自己,很难承担上市后业绩的增长压力。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的研报称,歌力思半年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期增长9.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期减少26.13%,公司业绩低于预期,主要受Laurél设计研发、品牌推广投入、开店增加,以及公司核心骨干限制性股票的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而未来增长轨迹相对明确,收购品牌并表有望扭转利润下滑。但在其中,申万宏源证券显示出主品牌歌力思的销售继续承压,它在今年前三季度中收入5.2亿元,同比下滑8.6%,单在第三个季度就同比下滑了15.8%。虽然公司2015年的年报和截至今日的2016年财报都显示出了利润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做出贡献的始终都不是主品牌自己。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市场扩张已经变得艰难。由于进入电商的品牌越来越多,线上的引流成本在升高。而在线下,歌力思要面对的是百货被急速淘汰的现状,更重视消费体验的购物中心对入驻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年轻态,传统品牌的谈判能力可以预见地在被削弱。

  “国际品牌在进入商场时,阻碍要少得多,位置也好。而国内品牌去和渠道谈条件的时候是比较艰难的,歌力思做了20年在渠道上已经不错,但仍然不够国际品牌的标准。” 蓝地说。

  当然,这也与歌力思自身的局限不无关系。商业地产咨询服务商睿意德董事索珊在看待这个问题时,也提出了另一个非渠道的因素,“兼并行为还有可能是为了延伸产品线,这要看它们的定位是否不同,是淑女、成熟大女装还是年轻时尚等等。”

  淑女的Laurél、潮酷的Ed Hardy和法范儿的IRO在风格上的确各不相同,而歌力思想要的则更多,蓝地称之为“协同效应”。Ed Hardy是个从女装到家居更为齐全的生活方式品牌,除了弥补歌力思在品类上的不足,Ed Hardy的前任股东是刘嘉玲,多年积累的明星资源将为品牌提供更丰富的营销手段。而在全权收购了Laurel后,这个德国品牌在深圳成立了一个设计团队,将会对歌力思的设计能力提升提供助力。

        声明:本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文章和图片由本网注册会员发布,如有涉及到相关方的合法权利,敬请及时告知本网删除处理。

编辑推荐

时尚品牌推荐·Brand




 

第一女性时尚网 版权所有@2013-2018   粤ICP备1686918990号

第一女性时尚网左右悬浮对联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