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
陷入漩涡的厦门大学
被举报者的罪恶让她瞠目结舌,举报人的恨意也让她大吃一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学术,都被这个制度扭曲了。
“每个人都是有罪的”,她只好通过信仰寻求解释,“《圣经》上不是说吗,人心比万物都诡诈。”
七月的厦门,早上九点,已经燥热难当。在一间社区的礼拜堂里,老式的空调嗡嗡作响,祷告声中,人们纷纷闭上眼睛。厦门大学副教授谢灵在信众群中显得特别,她穿着一条豹纹的无袖长裙,齐耳的黑色短发,鼻高目深,有几分像外国人。
谢灵坐在第五排,她和信众们以姐妹相称。她垂下头,闭眼,双手合十。这时,钢琴声响了起来,信众唱起赞美诗: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在这一刻,你很难将这个虔诚而谦卑的信徒与网络上因骂出名的女教师联系在一起。
2014年7月6号,一封批评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就餐特权”的信件在网上疯传,信中,谢灵指责校长“吃饭也吃出阶级差别”,痛批校长对上谄媚对下严苛,论文指标化,把老师当农民工,官本位践踏了教师的尊严。
三天后,“不能忍了”的校长发出回应,说她“内心阴暗”。隔空骂战中,谢灵的强硬与寸步不让,让人们惊诧不已。
“我可以很强硬。”她说,毕竟,耶稣也曾在耶路撒冷掀过桌子。
强硬的结果,是她很快被卷入舆论的漩涡。力挺的有之,认为她说出了真话,是良心的代表;反对的也不少,认为她抹黑了一所大学。她成为一部分人的 旗帜,又成为另一部分人的靶子。而当厦大校长指出有关谢灵学术不端的调查正在进行,抄袭的证据出现网络时,故事又向着腹黑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名大学的“反叛者”,女教授谢灵的愤怒究竟是怎么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