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服饰百年变迁史
一生喜欢华美旗袍的张爱玲曾说: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100年来,从晚清到民国到新中国,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地位也随之改变。中国女性服饰的变迁也反映了整个中国社会从禁锢走向开放的进程中。(编辑:马俊岩)
清代满族女性穿 旗装 ,这是满族人的传统服饰。摄影术在清末传入中国,也恰好留下了清末满族女性穿旗装的影像。上至慈禧太后,中到妃子格格,下至普通人家的媳妇姑娘,都有这方面的影像。旗女头梳旗髻、身穿旗装、脚蹬高底旗鞋。图为清末,宫廷里的满族女子。
上衣、下裙是中国汉族女子的传统装束。这三位女子身上穿的是晚清汉族女子的典型长袄:领口低且镶边,袖口和裙摆非常宽大。此图拍摄于香港,1880年左右。
晚清西风东渐,女性服饰也受到影响。矮领变高领、宽松变紧身,逐渐性感起来。留洋女性是最先接受西方服饰的群体,电影《黄飞鸿》里的十三姨就是留洋回来的。引领时尚潮流的另一大阶层就是妓女,她们的服饰紧跟时尚,新奇多样。图为民国早期青楼女子合照,两人都是三寸金莲。
清末民国时,女学生的服装也领风气之先。图为1907年,北京汇文大学堂毕业的女生。这些女学生穿的仍然是旗装,但比一般旗装显得简洁。她们的发型也跟一般女性有着明显区别。
这位民国初的女生穿的是典型的五四时期的学生装。学生装在当时还有个称谓,叫 文明新装 。 这种服装最早出现于1913年,上袄下裙。到了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女学生,穿着浅蓝色圆摆小袄和黑色素群,白色布袜和黑色布鞋。这种装扮成了20 世纪20年代最时髦的女性形象。
文明新装 的盛行,跟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和中国的 新文化运动 是分不开的,在这两种思潮的影响下,有条件的女性离开家庭接受教育,谋求经济独立和恋爱自由。 文明新装 由京沪两地的女学生最先倡导,之后蔓延至知识界女性。当时也有名妓为了招徕客人扮成学生的样子。
民国时期三位女学生在草坪合影,衣服进行了简单的手工上色。这是另外一种校服。图片选自《西施有恨》一书,罗仁忠收藏。
这是1920年代的泳装女子。那时的泳装跟国际接轨,跟同时期西方人的泳装非常接近,更像是短裙,配有帽子。
到了1925年以后,由于 文明新装 没有任何装饰,无法持续太久,因此日渐衰落。上袄下裙的袄裙变得更加华美和艳丽,并产生了很多派别。图为1925年3月,四位青年男女在上海邑庙游玩时合影。三位女青年穿的都是袄裙,她们的刘海在当时也非常流行。
五四运动之后,社会各界都在思想解放。都市女性的服装开始从掩盖曲线的直线装束向展示身材的曲线装束改进。于是,1920年代,一种独步民国服装界三十年的服装 旗袍诞生了。旗袍首先是在上海的青楼女子间流行,之后各界女性争相效仿。图为穿旗袍的北平女学生。
在作家张爱玲的笔下,女人穿上长袍的年份是1921年。当时女人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但没过几年,旗袍的款式便有了突破,女性的胸部、腰部和臀部的曲线美得以体现出来。图为1930年代的上海女学生。
旗袍自诞生以后,经历了很多变化。旗袍领子由圆领到元宝领再到矮领,下摆在1920年代越提越高,从1931年开始又向下回归,到1935年时几乎长及地面。随着旗袍长度的增加,开叉随之增高。图为民国时,在郊外合影的两个短发、旗袍女孩。
旗袍另一个重要变化是衣袖的废除。用张爱玲的话来说, 所有的点缀品,无论有用没用,一概剔去。剩下的只有一件紧身背心,露出颈项、两臂与小腿。现在要紧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 图为1930年代烫发、穿精致旗袍的女学生。
《良友》第150期《旗袍的旋律》中说: 旗袍风行以来,已有好多年,其间变化甚多,我们从 这里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时尚,而中国女子思想的激进,这里也有线索可循。打倒了富有封建色彩的短袄长裙,使中国女性在服装上先得到了解放。 图为1930年 代,四位旗袍女子与两位男子的合影。
民国三十年代上海女子穿泳装留影。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此时的泳装仍然非常保守,但比20年代已经开放很多。
1949年之后,旗袍在大陆渐被冷落。1950年代,在新中国的女干部们中流行中山装和从苏联传入的列宁装。 穿工装裤也成为一种时尚,年轻姑娘们爱上了工装裤和格子衬衣。图为1951年10月,身着中山装的机关干部参加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供图|新华社
另一种从苏联流传到中国的连衣裙 布拉吉 也得中国女性青睐。那年代,有的女工省吃俭用几个 月也要做一件漂亮的布拉吉。大街上的漂亮姑娘穿着五颜六色的 布拉吉 ,连幼儿园的小女孩也有自己的布拉吉。图为1957年2月,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的女工 在试穿 布拉吉 。供图|新华社
到了文革年代,年轻女性响应毛泽东的号召 不爱红妆爱武装 ,绿军装、绿军帽、红袖章,再加上一个帆布挎包成了那个年代的 时装 ,另外再人手一本 红宝书 。此时旗袍已被认为是封资修的象征被大量毁坏。图为1971年的中国红卫兵。
1973年,天安门前的红卫兵。女红卫兵们穿着灰、蓝、绿、白的上衣,胳膊上戴着 红卫兵 臂章,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显得那么幼稚又忠诚。
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前期,整个中国给人的感觉都是蓝灰绿的世界。女人们穿着蓝、灰、军绿色上衣,穿着蓝、灰、军绿色或者黑色的裤子。图为1971年,北京女青年。她们身上戴着毛主席像章,手拿红宝书,有两位还穿着工装裤。
事实上,从当时留下的一些影像来看,70年代的中国并不是蓝灰绿一统天下。大街上也有小碎花和格子上衣,也有色彩鲜艳的衬衣,成为蓝灰绿世界里的一抹亮色。图为1972年,广州。
作家苏童曾写道:夏天也有人穿裙子,只有学龄女孩穿花裙子,成年妇女的裙子则是蓝、灰、黑色的,裙子上小心翼翼地打了褶,最时髦的追求美的姑娘会穿白裙子 穿白裙的姑娘往往被视为 不学好 的浪女。图为1973年,北京,等待迎接法国总统蓬皮杜的女学生。
1979年,法国服装品牌皮尔卡丹进入中国。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服装领域也出现了变革。1985年,彩色故事片《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反映的正是八十年代初期女性在穿衣方面观念的变化。1985年夏,北京街头穿裙子的女青年。
八十年代以后,女性服饰越来越时尚。露脐装、连体裤、哈伦裤、健美裤、蕾丝裙、中性套装 都在80年代被明星们穿过了。图为1991年大连穿超短裙的女子。摄影|张小龙 本组图片除署名外大都选自《西施有恨》一书,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图片为罗仁忠收藏
相关文章
- 梅耶盛赞中国生活,但唯有“这件事”
- 寻找“她力量”,见证苏菲为女性生理
- 繁花有期,香得益彰——《2024中国香
- 以东方美学回应巴黎浪漫,毛戈平美妆
- 国之光,耀巴黎——中国国家队携手毛戈平
- Libresse薇尔官宣最新代言人:携手宋
- 美白需求升级,中国品牌如何重构美白
- 中国首届“抗深老”行业峰会在广州圆满
- Marisfrolg“让艺术抵达生活”三十周
- 聚焦变化、启发未来!《2023中国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