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美搭 秀场 时尚 街拍 亲子 情感 人物 旅游 星座 养生 趣闻 美容 品牌

首页 > 育儿 > 详细内容

懂事的孩子不快乐 家长要孩子假懂事还是真快乐?

      发布时间:   编辑:大象


视觉中国供图

懂事未必就是压抑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一定要引导孩子懂社会规则,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直言,现在 听话文化 确实存在,坚决要求孩子顺从是违背孩子天性的。

最 近,一篇题为《懂事的孩子,最可怜》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流传,文中写道,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而懂事的孩子只能认真完成任务,遵守规则,用完美的表现来争 取糖 懂事的孩子,总是乖得让人心疼。 在传统眼光看来,孩子懂事是很大的优点,但很多被贴上 懂事 标签的孩子长大后并不快乐。对于 懂事 ,人们到 底怎么看?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 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关于 懂事 的调查显示, 65.3%的受访者觉得自己从小就是那个 懂事 的孩子。仅19.1%的受访者认为懂事的孩子比 熊孩子 更快乐。55.9%的受访者直言,没有不懂事的 孩子,只有不懂事的家长--只为自己省心,压抑了孩子天性。

受访者中,00后占0.5%,90后占18.3%,80后占54.3%,70后占19.3%,60后占6.2%,50后占1.1%。

65.3%受访者觉得自己就是那个 懂事 的孩子

调查中,有65.3%的受访者觉得自己从小就是那个 懂事 的孩子。18.5%的受访者认为不是。16.3%的受访者感到很难判断自己是不是。

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80后女孩张慧(化名),从小到大都是别人眼中懂事的孩子,学习好、听话、从不跟父母要这要那。但她现在回想起童年,最大的感受只有一个--压抑。

出 门逛街,从不跟父母要玩具;看到好吃的零食,忍住口水假装不想吃;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也要主动让着人家 我现在回想起来,一个那么小的孩子,怎么可 能不爱吃零食、不爱玩玩具?这要多么努力抑制内心的渴望,才能做到! 想起小时候,张慧只觉得辛酸、痛苦,恨不得 穿越 回去,抱一抱那个小小的自己。

今年30岁的刘思宇(化名),电脑里一直收藏着一个视频。内容是 美国小女孩的生日惊喜 :她妈妈送她一个装满迪士尼周边物品和零食的盒子,然后告诉她 今天我们就去迪士尼 !

一心向往迪士尼的小女孩喜极而泣,而我每看一遍就会跟着哭一遍。 刘思宇说,小时候,大人总喜欢给她各种承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她也慢慢习惯了承诺会被大人忘却,接受了自己生来就 不值得被宠爱 的 现实 。

刘思宇常常羡慕那些所谓的 熊孩子 。 她觉得 熊孩子 才是快乐的,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想方设法拿到,从不压抑情感,长大以后往往也是敢于追求梦想的一群人。

到底是 懂事的孩子 快乐还是 熊孩子 快乐?调查中,有43.8%的受访者认为熊孩子更快乐,而认为懂事的孩子更快乐的仅占19.1%。23.1%的受访者认为都快乐。2.4%的受访者表示都不快乐。11.8%的受访者认为得看情况。

张慧有时候会想,如果回到小时候,自己还要不要这么 懂事 。答案是毫无疑问的-- 我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孩子,有着最本真的天性,能够自由地成长 。

66.3%受访者眼中 懂事 就是善解人意体谅大人

进一步交叉分析发现,自认为 懂事 的受访者中,认为 懂事的孩子更快乐 的比例为24.2%,高于自认为 不懂事 的受访者的选择比例(11.4%)。可见,还是会有一部分 懂事 的人能够从中获得快乐和幸福感。

说 实话,小时候有很多想吃的东西没吃到,想玩的没玩到,我也觉得有点可惜。不过相比之下,我更珍惜现在身边众多的朋友,愿意听到别人的赞赏。 在上海一家金 融机构工作的周谧,并不认同懂事的孩子就不快乐, 至少从我懂事以来,都还很快乐。至于小时候有什么东西没得到,我都想不起来了。人毕竟不是只活10岁, 过把瘾就离开。

让周谧特别不明白的是,为什 么大家总把 懂事 和 隐忍 怯懦 这些概念划上等号。 似乎这个世界上除了 熊孩子 ,剩下的都是压抑又克制的童年。 他认为,这实在是对 懂事 一 词的偏见, 这对很多有教养并且开朗乐观懂得表达自己的小孩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他认为, 熊孩子 才更快乐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懂事也好,熊也好, 跟是否快乐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你内心的真实感受被你藏到哪里去了。

调查发现,懂事仍是大多数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期待。78.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喜欢懂事的孩子,13.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仅8.2%的受访者不喜欢。

此外,67.2%的受访者会要求自己的孩子懂事,13.7%的受访者并不会这样要求,19.2%的受访者尚在犹豫。

那么,人们到底怎么理解 懂事 ?在受访者看来, 懂事 最重要的三大内涵包括:善解人意、体谅大人(66.3%),独立、能照顾自己(55.9%),礼貌规矩、行为得体(52.8%)。

其他还有:明白事理(43.9%),有教养(43.4%),可以分担责任(40.8%),不哭不闹、不乱发脾气(40.5%),开朗乐观(35.8%),懂得表达自己(30.9%)。

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看来,真正的懂事就是懂规矩,懂得体谅人,为他人着想。当然,孩子小时候是完全不懂事的自然人,规则习得的过 程中一定会有不适应,但肯定是要经历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这也是孩子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培养良好的习惯,从而奠定健康人格。

也有27.1%的受访者认为 懂事 就是不让大人生气,16.7%的受访者认为 懂事 就是 讨好大人、会看脸色 。

55.2%受访者指出很多人心目中的懂事是 假懂事

调查中,有55.2%的受访者指出,很多人心目中的 懂事 ,并不是真懂得事理,而是察言观色,是 假懂事 。

直 白地说,小朋友是不是 懂事 的判断,绝大多数是来源于父母。 刘思宇说,仔细回想一下,你从小被教育要当一个诚实的孩子,但你却被允许甚至鼓励说一种谎 话--明明很喜欢的东西违心地说不喜欢, 其实你哪里是 懂事 ?你只是过早地 懂父母 。在父母看来,孩子顺从自己就是 懂事 ,而忤逆自己心意,都是 不懂事 。 刘思宇认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不但影响了我们幼年的价值观,还影响了我们成年后的幸福感。

现实中,有很多被贴上 懂事 标签的孩子并不快乐。57.9%的受访者认为这些孩子过于顾忌他人感受,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45.5%的受访者直言他们需要扭曲自己,去迎合大人。44.7%的受访者感觉他们会压抑自己的想法,成为一个讨好者。

40.6%的受访者直言这种懂事是假的,其实已经失去自我。32.0%的受访者感觉这种 懂事 背后是深深的自卑,不敢对抗,活得小心翼翼。

为什么懂事的孩子就不能 熊 ?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你可以 熊 但你必须为自己行为负责。我想这才是我为什么快乐的根源。因为我知道什么时候可以 熊 ,知道收拾残局。 在某杂志社工作的90后青年赵展翔认为,这才是真懂事。爸妈说啥是啥,那不是懂事,是顺从。

在大多数受访者看来, 懂事 和 压抑天性 并不能划上等号。42.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懂事的孩子同样可以表达自己。29.3%的受访者觉得得看是真懂事还是假懂事。仅28.4%的受访者认为懂事的代价就是压抑孩子天性。

孙宏艳也认为,懂事未必就是压抑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老师一定要教育引导孩子懂社会规则,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也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但她直言,现在 听话文化 确实存在,坚决要求孩子顺从是违背孩子天性的。

调查中,55.9%的受访者直言,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懂事的家长。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其实是家长懒惰--只为自己省心,压抑了孩子天性。

56.5%受访者希望家长不要为了 面子 要求孩子

应该怎样对待 懂事 的孩子?53.0%的受访者认为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46.2%的受访者希望给他们任性、放肆的机会。

我 们现在正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我们开始反思,开始认识到 爸妈都是为你好 这句话可能是错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为人父母。我们开始正视并且表达在亲 子关系中的正常诉求。 周谧说,作为父母,我们一定会坚定地维护孩子正视愿望和表达愿望的权利--这一点比所谓的 面子 要重要得多。

在张慧看来,要获得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家长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不欺软怕硬,不恃强凌弱,不偏心溺爱,不道德绑架。孩子不需要有 懂事观 ,他们只需要自信、自尊、自爱、自强,知错能改,不卑不亢。

我们以后会有一个 懂事 的孩子,还是一个 熊孩子 ?不知道。我们只知道自己曾经是被打了一顿就 老实 了,顺应父母的心意就 安全 了,我们从来没被讲过道理,我们却要对自己的孩子讲道理。我们真是苦哈哈的一代。 刘思宇感慨。

但刘思宇内心无比坚定的一点是:想有比我们更好的孩子,就要成为更好的父母,首先,我们要成为更好的人。我们要有强大的内心去摆脱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去学会正视自己,学会表达愿望,学会真诚友善地和他人相处。然后我们会拥有真正懂事的孩子,而不是 懂父母 的孩子。

调查中,56.5%的受访者希望家长不要为了 面子 一味地苛求孩子,49.0%的受访者希望家长做到不偏心溺爱也不道德绑架,47.2%的受访者认为要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灵魂来尊重,41.2%的受访者建议既满足孩子愿望,也不无限制纵容欲望,让孩子对自己负责。

延伸阅读:

给孩子快乐的12个方法

1.给他一些发呆和闲逛的时间


能够获得成功的孩子通常也就能得到快乐。然而,在帮助你的孩子准备应付未来的种种挑战的同时,你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用各种各样的活动把孩子的时间填得太满。在大人们都高喊减压的年代,小孩子也需要同样没有压力的空间,在各种训练班和课程之间得以喘息。

给他们一些望着天空的云发呆的时间,这种你看来是无聊的活动其实是孩子的想象力充分活动的时间。让他们可以不受约束地去抓小昆虫,堆个样子奇怪的雪人或者是看蜘蛛结网。这些活动都将给你的孩子一个自己去探索世界和追求快乐的机会。

那么你呢?为什么不试试也在自己拥挤的日程中抽出个小空隙,加入到孩子们欢乐的队伍中去。从帮儿子洗个澡,到全家人在院子里数星星,其实快乐到处都有。


2.教会他帮助周围的人

快 乐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庭中,在周围的大环境中都是一个有价值的成员,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要让孩子产 生这种感觉,你就需要多为他制造一些给予别人帮助的机会。比如,和孩子一起整理那些他已经不再需要的玩具,捐给福利院,或者其他有需要的孩子。

即便是非常小的孩子也能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在国外有很多专门为孩子设立的福利机构,这些机构中最受欢迎的活动就是教小孩子用家里的废旧布条填充玩具熊。即使是只有2、3岁的小孩子也会兴高采烈地帮忙给小熊粘上眼睛和嘴,然后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

3.更多的身体活动

身心健康的孩子对自己的形象会有一种更加积极的理解方式:他们为自己所能完成的事情而骄傲,而不是因为自己长得什么样而焦虑。如果你能鼓励你的孩子去参与一种他喜爱的活动,实际上也就是又多给了他一直寻找快乐的方式。

4.大声笑

快 乐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庭中,在周围的大环境中都是一个有价值的成员,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要让孩子产 生这种感觉,你就需要多为他制造一些给予别人帮助的机会。比如,和孩子一起整理那些他已经不再需要的玩具,捐给福利院,或者其他有需要的孩子。

即便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多讲讲笑话,唱那些可笑的歌谣,或者不妨开个自嘲的小玩笑。笑不仅对你的孩子,对你也很有好处。其中有一个好处是纯粹身体方面的:当你大声笑的时候,就释放了紧张的情绪,同时吸入更多氧气,这样能让你在很短时间内就精力充沛,情绪高涨。


5.多创造几种表扬的方式

当你的孩子取得进步,掌握了一种新技能,或者是完成了某个任务,不要只是简单地对他说: 乖孩子 ,或者 做得不错 。

表扬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技巧,你要说得详细一些,指出你觉得孩子做得好的具体细节,比如: 我喜欢你讲的故事里那个大英雄,他真厉害啊! 你这棵树画得真不错! 这样的言语比仅仅是拍拍孩子的肩膀效果要好得多。

同时,在表扬和奖励的时候不要做得太过。一个6岁孩子的母亲就说: 从前,我会每周都因为孩子做好了某件事情而给他发个小奖品,后来我发现,他最关注的奖品本身,而不是把事情做好。 其实奖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你的孩子去体味成就感带来的满足。

6.保证孩子吃好吃 对

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暴躁、不安或者任性的情绪,那么他可能是饿了。如果还不到吃饭时间,可以给他一些小点心,但记得一定要是有营养的。

正确的饮食可以缓解情绪波动,对身心的健康都有好处。对小孩子来说,最合适的零食和小点心应该是:低脂酸奶、新鲜水果或者果脯,当然还有全麦面包,在上面抹一点点花生酱或者水果着哩,孩子一定喜欢。

7.发掘他内心的艺术世界

关于音乐的好处,你一定听过不少,比如:古典音乐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等等。其实,让孩子接触包括音乐、舞蹈在内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有好处的,能够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发现自身的价值。

此外,艺术还能带给孩子成就感,当他们完成一幅画或者学会弹一支曲子,都能从中感受快乐和更多自信。


8.别对孩子吝啬你的微笑

向 你的孩子展示一个放松、会心的微笑,孩子从中感受到的安慰肯定可能是你想象不到的。羞涩的东方父母可能不会经常对孩子说: 我爱你 ,那么,就用一个微笑 来代替吧。你的宝贝一定能从中间得到爱的信息。(当然,加上一个拥抱,效果会更好。)曾经有位心理学家有过这样一种有趣的说法:一个人每天至少需要4个拥 抱才能生存,8个拥抱可以让他生活得更好,而16个拥抱才能让他的生活继续发展。其实,所有这些微笑个拥抱不仅是送给孩子的,对父母们也会大有好处。

9.你专心听过孩子说话吗?

让 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对他的表现给予全部的注意力,因为这能让他觉得你重视他。想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吗?记得要把你的两只耳朵都给 孩子。如果孩子对你说话的时候你正在忙着其他的事情,一定要停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那里。不要打断他,不要插嘴,也不要催促 即便他讲的事情你已经 听过一遍了。

还有,学会抓住那些与孩子交流的黄金机会,比如和孩子一起坐车,或者是在他临睡前,坐在他的床边。

10.放弃所有的完美理念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最好,但如果做父母的试图帮助孩子改正或者 收拾 他们造成的不够完美的结果,其实反而损害了孩子的自信心。

你让孩子擦桌子,然后你自己又再擦一遍,这种举动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做得不好。更不幸的是,孩子慢慢也就会相信:我做得确实不好。

下 一次如果你又试图帮助孩子修正他做过的事,记得问问自己:*如果不这么做,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或者安全吗?如果不这么做,一年以后会有什么遗留的后果吗? 如果答案都是 NO ,那么你最好还是放弃。可能你会认为帮助孩子掌握更多技能是身为父母的责任,但记住,这只是做父母的一部分。你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远远比他是否把桌子擦干净要重要得多。


11.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从 系鞋带到安全过马路,每一次尝试都是孩子迈向独立的一次努力。其实 解决问题 这4个字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就是让孩子从小形成这样一个概念:所有的问题都 是可以解决的。每一次当孩子遇到困难 无论是和小伙伴闹了别扭,还是新买的拼图怎么也拼不起来了 你就可以用这样的办法来帮助他解决问题:

1)帮他分析困难在哪里;

2)让孩子自己说说他的解决方法;

3)告诉孩子解决问题需要的步骤;

4)判断孩子是否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还是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5)如果孩子需要帮助,你一定要尽力帮他。

12.给孩子一个发光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为什么不给他机会把优点展示出来呢?他喜欢读书吗?那就让他在你做饭的时候一边讲故事给你听。他对数字敏感吗?那就带他去超市采购,让他帮你算个小帐。只要你对孩子的特点表现出热情,你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激起他的自信和自尊。

觉得很赞,我要分享到: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