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品牌生活在左 月销过千万前的困难与决策
生活在左创始人林栖说,在线上创立高端设计师服饰品牌的确很难。就算是身兼茵曼母公司汇美集团联合创始人,嫁接了母公司各种资源与优势,换做现在也未必有信心再在天猫另起一个生活在左。
在接受记者访谈时,林栖谈到了生活在左创立初期的种种困难与决策,有三个条件是生活在左走到今天不可或缺的。一是踩对了时间点,2014年恰逢天猫力推 高端互联网原创品牌;二是找对了品牌合伙人,合伙人之间契合度极高;三是心态从容,初心坚定,毕竟集团旗下已有茵曼、初语等成熟品牌。
图:自左至右为生活在左品牌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晴岚,生活在左品牌创始人兼汇美集团联合创始人林栖、生活在左品牌合伙人兼设计总监柯森
创立初期下了血本?
记者:生活在左预估今年销售额过亿,创立初期有没有经历过一段时间销量起不来?
生活在左林栖:说句老实话,刚开始很多人认为衣服实在太挑人,很少有人驾驭得住。但我们一直就想做一个比较纯粹的品牌,并不期望所有顾客都会买单,一开始对销售期望值并不高,甚至做好了亏损几年的准备。
所以,一开始我们并没有把销售的预期放得高,后来的市场反馈倒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第一天上线就卖10万。一般来说,第一天上新后销量会跌下来,但是我 们第一季度的销售远远超出了预期效果,这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因此,我们更加坚持在产品端做好体验,并不是一味抓新客,放弃老顾客,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
记者:什么时候销量开始快速增长?
生活在左林栖:去年3月份月销过千万,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因为互联网品牌需要沉淀客户,客户沉淀得越多,回头率和老顾客占比就更多。
记者:现在客单价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生活在左林栖:一个客户一年下来平均一单花费1000左右,这在天猫里面算蛮高的了。互联网品牌做到这个客单价应该就我们一家,一般的品牌都是200多,五六百已经算相对做得好的。
记者:成立之初到去年3月份,生活在左一共投入了多少钱?外界传说你们花了上亿?
生活在左林栖:品牌成立之初我们对它的期望是稳稳地做,并不是快速成长,所以在广告投入及相应费用上面是以比较健康的形式在推进。我们心态摆得很好,前期主要是了解顾客和品牌定位的匹配情况,以及完善我们的产品体系和供应链。
记者:前期有没有库存烦恼?
生活在左林栖:第一年我们团队大概就三四十人,做七八百个款。库存很少,因为我们对数量进行了严格控制,产品并不是大批量生产,很多货都是预定。因此第一年的时候库存还是趋于保守,库存率低于10%。现在我们的新品都是用预售方式为主,年度库存不会超过10%。
记者:在初创阶段,有什么技巧摸准顾客的口味?
生活在左林栖:生活在左上线前准备工作做了九个多月,最初每一个版出来从头到尾我都必须参与,亲自上身试衣服。摸索阶段我们不清楚市场接受度怎么样,非 常忐忑,一个款式必须得到我和设计总监两个人都通过才OK,如果不能达成共识的话就不下单,一开始淘汰率很高,大概50%左右。
图:生活在左天猫店截图。汇美集团旗下有许多品牌是合伙人制度,品牌的负责人即是创始人和出资人。比如生活在左的合伙人除了创始人林栖之外,设计师总监、运营总监也在2015年晋升为品牌合伙人。
记者:多少种子用户是从茵曼转化而来的?
生活在左林栖:前期,生活在左和茵曼的顾客重叠率大概有30%,现在重叠率很小。
设计师品牌再无捷径可走
记者:生活在左的品牌宣传语是 不可复制的手工 ,核心定位是手工吗?
生活在左林栖:我们尊重技艺、尊重经验、尊重传统文化,在用料、工艺方面请到各行手工艺师参与到前期开发中来。我们倡导用心做品牌,中国太多服装品牌毛利过高,款式设计、用料等雷同。我们追求高性价比的产品,打造有态度 有良心的品牌。
记者:生活在左也要做线下店了,会不会降低产品性价比?
生活在左林栖:不会。不会因为销售渠道的改变,而降低顾客体验和对高性价比产品的追求
记者:生活在左的线下店铺完全自营吗?
生活在左林栖:目前生活在左第一家自营店已经在武汉新世界百货国贸店开业,今年计划开的店都是以自营的方式。未来如果有志同道合、合适的朋友愿意加盟,我们也会热情欢迎。
记者:今后每年会增加两三家线下店?
生活在左林栖:今年计划开5家,未来计划不会超过200家。
记者:线下做的比较好的设计师服装品牌,年销售规模有多大?
生活在左林栖:销售回款在8个亿到10个亿左右,突破10亿的比较少。
记者: 参照国外而言,国内设计师服装品牌什么时候年销售额能从10亿做到20亿?
生活在左林栖:国外的设计师品牌历经好多年甚至上百年,像日本的山本耀司,像法国的香奈儿、老佛爷这些设计师品牌,都经过了很多年的沉淀。相对而言,中 国现在设计师成熟度还是不够的,同时市场接受度也需要很长时间去沉淀。因此设计师品牌负责人得想清楚,是要做好定位,还是要迎合市场。
记者:类似生活在左这样的品牌,以后在天猫会不会越来越多?
生活在左林栖:现在热门的网红做品牌门槛很低,到现在为止也有很多设计师品牌也用网红的模式在做,但受限于消费群体,受限于设计师品牌的运作团队水平有 限,起点并不高。 说句心底话,就算现在再让我做一个生活在左,我也不敢说有十足的把握能做得起来,因为时间点不同了,机会也不同了,2013年生活在左创立时,正好天猫比 较支持高端原创,且大牌还没大批进入,所以天猫给了我们一定支持,上海服装周就是天猫推荐我们过去的,生活在左是唯一一家参加上海服装周的互联网服装品 牌。
图:生活在左的天猫店铺动态评分均为4.9,设计总监柯森提到生活在左要唤起国人对民族服饰的自信,而这个民族服饰并不代表的是民族风,它更多强调的是中国美学背后的精神。
记者:也就是说,现在的线上环境,对于设计师品牌来说,也不是很利好?
生活在左林栖:需要创始人有情怀,有很长时间去沉淀,如果可以的话到一定的时间阶段从外部寻求支持。
生活在左,一开始就是茵曼母公司汇美集团的平台上成立的,我们只要把定位找好,抓好产品,剩下的工作比别人要简单很多,但依然在供应链端、渠道端有困难,这就是为什么设计师品牌难做的原因。
有多大初心就能受多大难
记者:从你做生活在左三年多的时间来看,最难解决的事情是什么?
生活在左林栖:最难的还是在产品端,找到优秀的、梦想一致的供应商。
首先,供应商讲究的是效率和回报,而很多手工艺者在山间没接触过现代设备和管理,因此整合供应商、手工艺者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难的;
其次,不同的品牌,态度不一样,要求不一样,理念不一样,所以生活在左所有的供应商都是全部独立开发的,没有采用茵曼的供应商资源。网上销售对供应商的 快速反应要求高,而很多传统企业一般是不加单的。但生活在左的要求恰好相反,多数是预售模式,并且是加单制,要求供应商快速出货,又要整合很多人,这需要 和供应商磨合很长时间。
另外,一件衣服体验好不好,整个价值感高不高,70%决定于面料,并不是款式。面料没有开发到位,最好的款式是无法体现的。尽管广州供应商很多,但我们很少采用现成面料,而是会做后期的面料开发(有五六个人专门做面料开发),在面料选用方面是非常慎重的。
记者:今年集团对你KPI的要求是什么?
生活在左林栖:拿销售规模或盈利指标来讲,基本没有太大的要求。因为一开始我们的就是希望纯粹一点,给设计师和供应商空间都很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 断摸索,慢慢去沉淀品牌。销售额的话,做多少算多少。当然从财务角度来看,我希望生活在左健康成长,我们对内部的人效管理是非常看重的。
记者:为什么会看重这个?
生活在左林栖:你所有的成本都是由顾客买单的,因此我们很注重成本控制,在招聘方面会很慎重。
记者:一个新品牌在摸索期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果你没有参与茵曼的创立、不是母公司联合创始人,集团给你的发挥空间应该也会受影响。
生活在左林栖: 集团从一开始就非常支持做生活在左这样一个品牌,态度非常明确。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出去跑很多地方,到处采风,设计团队会忐忑但还是会坚持品牌初心。基于你提到的这样一种关系,我与集团之间的信任程度肯定也会更高。
记者:生活在左后面最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生活在左林栖:销售额我当然希望每一年都能保持很好的增长,另一个就是守艺中国这个项目能很好的推动起来,让很多企业家和手工艺者都能参与进来,最终引起很多人关注。我希望能真正打破现有高端服装品牌的高暴利规律,提供给消费者高性价比的产品。
图:汇美集团旗下品牌矩阵,创始人兼董事长方建华表示,集团在用富养女儿的心态在做生活在左,中国的消费者不像日本消费者特别认可自己的设计,因此才诞生了无印良品、三宅一生这样的设计师品牌,而消费升级中的中国消费者还要七八上十年才能培养起来。
图:生活在左发起守艺中国活动,与国内数十位传统文化遗产的手工艺人合作,和银匠、绣娘、编织手工艺人打造联名作品。
记者:这一创业初心缘何而起?
生活在左林栖:这个愿望是非常长久的,我们公司的前身是做外贸加工的,我非常清楚地知道前端生产的辛苦,市场售价那么高,但采购价却很低。后来我们做成 了茵曼之后,去国外考察了很多地方,在国外很低端的品牌在国内反而成了很高端的东西,高额支付获得的产品却不是等值的。所以,我们希望打造线上线下共享价 格、共享产品这样一个模式,做出一个高性价比的设计师原创品牌,对得起消费者的付出。
相关文章
- 新加坡高端女装品牌Island Shop
- 躲过电商冲击 挺过关店潮 女装品牌Vero
- 优衣库、MO&Co...谁是天猫双
- 高端女装品牌宝姿 如何在内地焕发
- 歌力思女装品牌创始人夏国新:20年只
- 女装品牌生活在左 月销过千万前的困难
- 「上下」女装品牌发布2016春夏系列
- 2016春夏上海时装周:原创女装品牌
- Vero Moda示范传统零售女装品牌如
- 秀爱代言拍摄韩国女装品牌Olivia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