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大会堂16日的会议中,吴良镛院士究竟讲了什么,让台下学生如此睡意浓重?活动的主办方是谁,6000名研究生听众又是怎么选拔的?媒体在报道中有没有夸张和以偏概全?记者就这些问题做了后续追踪。
从 2013年的通稿来看,2013年的报告会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科协、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 京市教委承办。活动第一次举办于2011年,在次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有所拓展,把宣讲教育从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和中央所属研究机 构,逐步拓展到了所有高校和中科院、社科院所属科研院所及军队系统教育科研单位等其它研究机构。
活动的参加者,是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 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科技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国资委、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有关方面代表。还有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负责人、科 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专家代表,以及,最重要的,是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近6000名研究生新生。
在这样一场活动中,吴良镛院士究竟讲了什么,让台下学生睡意如此浓重?根据中国青年网的报道,该网站记者根据中国科技网的图文直播内容,整理了吴老的演讲全文,从全文来看,
吴院士从“理想与励志”、“选择”、“坚持”、“榜样”“顿悟”五个方向,谈到了学子们的道德实践,并说:“必须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从经典的哲理转化为一己之行动指南、行为通则,唯有此,才能慢慢地内化为属于你自己的精神财富。”
针 对媒体的报道及泛滥而至的批评之声,一位名叫@逍遥0425 的山东网友表示,他亲自参加了活动,睡倒的同学并没有新闻画面里展示的那么多,并高呼“睡觉这事越来越离谱了!亲身经历一次,才发现媒体有多不靠谱。”从 他发布的照片上来看,当时他坐在一楼后三区的第30排,他表示,
这个活动是自愿参加的,而且名额很少,他的名额都是先报名抢到的,他们班级39人只有3个名额。在吴老讲课的时候,现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睡觉的特别少,记者发的那几张照片,仔细看的话,很像是同一些人,不同角度拍摄的。他还表示,“6000多人,如果真睡觉的特别多,用的着这样吗?”
吴良镛(资料图)
附吴良镛院士16日演讲全文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志存高远身体力行》。
中 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科学美德。战国时候起于临淄设“稷下学宫”,治官礼、议政事,著书立说,可以说是当时高等学府与文化中心。其中已经蕴含了学术争鸣、 百花齐放的学术风尚。事实上,科学作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提倡的,就当前来讲,各个学校制定的校训都是这方面的至理名言,当然,对学术研究腐败的揭露也是 屡见不鲜,包括中国、外国,说明真正认识并严格自律并非容易的事。
今天在座的90%以上都是刚入学的研究生,这是你们人生的新阶段,我热 诚地希望你们在思想上也能够有一个新的境界。我今天在这里不讲大道理,因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学习资料汇编》上有好多文章已经将一些道理说的很透 了。刚才韩启德同志又作了很重要的讲话。我作为一个建筑学人,自1946年执教于清华大学,至今已经68年,我只想将一些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体会跟 同学们讨论。
第一,理想与立志。一个人一生不能没有理想。立志是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要思考我这一生到底想要做什么?想要有何作为?有何 抱负和志趣?想要从事什么专业?这在中学进入大学时必然要有所考虑,从大学进入研究生时代更需要进一步思考。立志往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成长的经 历、所见所闻所想而一步步顿悟、提升,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我之所以选择建筑事业,并作为一生追求的方向,是与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经 历有密切的关系。我1922年生于南京,当时正值内忧外患,中国大地上战火连连,苦难深重。1937年南京沦陷,我随家兄流亡重庆,于四川合川继续中学学 业,记得1940年7月27日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合川城遭遇日军空袭,大火一直燃烧到第二天清晨降雨始息。当夜合川城大火冲天,而且狗叫的声音像哭一 样,我敬爱的前苏州中学首席国文教员戴劲沉父子也遇难了。战乱的苦痛激励了我重建家园的热望,我最终断然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以建筑为专业,这是 一个开始。随着自己的成长,认识国家社会的发展,逐步对建筑事业发展的需求也就不断加深认识,对它的学习研究也就不断提高。
声明:本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文章和图片由本网注册会员发布,如有涉及到相关方的合法权利,敬请及时告知本网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