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二以省状元入北大,这位女少将很“耀眼”
12日下午,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讲话。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主持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中央军委委员常万全、房峰辉、张阳、赵克石、张又侠、吴胜利、马晓天、魏凤和参加会议。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自2013年开始,习近平每年全国两会“下团组”,都是以解放军团压轴。从2013年以来,时间分别为:3月11日、3月11日、3月12日、3月13日、3月12日。
今年的会议上,有9位代表先后发言,主要就推动武器装备创新发展、提升新型作战力量创新能力、推进联合战役训练创新发展、维护我国海外利益、推进国防交通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发言的这9位代表中,有一位女性少将——火箭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李贤玉。发言时,她身着火箭军军装、一袭短发、配戴眼镜。
出生于1964年的李贤玉,身上有着诸多耀眼的标签:当年黑龙江的理科状元、北大硕士生、朝鲜族、女少将、女导弹专家,她还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15年7月6日,在原二炮部队晋升将官军衔仪式上,她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成为二炮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将军。
“政事儿”注意到,当年12月31日,原二炮更名并“升级”为独立军种,火箭军正式成立。
李贤玉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朝鲜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会计。1982年,17岁的她摘得黑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进入北京大学,攻读当时前沿的无线电物理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李贤玉考上北大时,还只是一名高二学生。
“1982年,读完高二的我既可以升高三,也可以直接参加高考。我想,反正要考的我都学完了,那就赶紧高考。我的自信是有基础的,在中学,我的全年级第一从没跑过。”李贤玉曾回忆。
“来到了北大,才发觉人外有人。”她刚到北大时“学习很吃力”,4年后,她在全班第一个获得本系硕士研究生保送资格。
1990年7月硕士毕业后,正值大学生留学热、经商热。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随导师去看望原二炮部队的一位老领导。这位领导对她说:“像你这样掌握高新知识的年轻人,如果能到导弹部队工作,一定会大有作为的。”
随后她参军入伍,进入原二炮部队。
1991年,海湾战争中,信息技术展现了巨大的威力。当时,军队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原二炮作战指挥还沿用“口令式”的“靶场模式”。
1992年,部队开始筹建第一套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时年28岁的李贤玉,成为科研团队里年龄最小的技术人员,承担了网络总体构建和实时数据传输两项攻关任务。
经过几年的努力,指挥自动化系统成型。1995年盛夏,原二炮奉命向某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系统获得成功。当时一位军委首长对李贤玉连说了三个“不简单”。
该项目开创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信息化建设先河,成为全军的“标志工程”,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李贤玉也获记三等功。之后,她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再次展现信息化作战水平。
随后,原二炮委派当时刚刚担任某研究所总工程师的李贤玉,负责某机动指挥系统的研制攻关任务。
经过几年的奋战,2006年,李贤玉的成果在军事演习中亮相。当时的二炮首长称赞她:“能把这么多系统'统'起来,真是了不起!别看一个弱女子,能顶咱们好几个导弹旅长。”
这套系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贤玉因此荣立二等功。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李贤玉还是全军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的总师组成员,她花费六年时间,建成了战略导弹部队的“中国剑网”。
2007年,李贤玉力排众议,率先提出自主研发指挥信息系统软件。3年后,这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指挥信息系统问世。
2013年,她再度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近几年全国两会,李贤玉都会带来她的议案,内容也都与军队信息化建设有关。
2013年的两会上,她的议案为“推进国家自主可控基础软硬件建设发展”,去年议案为“用技术推动新质战斗力提升”;今年为“在军事领域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与习近平12日在解放军团发表讲话的主题契合。
“信息化是高端技术的博弈,核心技术买不来,单纯模仿走不远,依赖引进行不通。”她认为。
由于工作的保密性,“政事儿”从日常军事新闻中,很少搜索到李贤玉出席活动的信息,在报道中对其身份的表述,均为“某研究所所长”。
她对此的解释是:“干我们这行的,最好网上搜不到。”
与公众对科研工作者的印象不同,生活中的李贤玉颇为直率,她评价自己的性格为“有点'虎'”。
“我这人有点'虎',你一看我开车,就知道我是东北的,我有股不服输的劲儿。”2013年,她接受一家中央媒体的专访。“政事儿”注意到,李贤玉在这次访谈中讲述自己的学业、工作、家庭生活,颇为坦率。
谈起“理科状元”,她说“从小我就被人叫做'小大学生',我觉得自己成为高考状元也是顺利成章的”;回忆起大学生活,“在北大,基本没人管我,以至于我对班主任没印象”;她甚至还提到了父母吵架:母亲总是怪我“女人家哪有那么多事?”父亲就和她争论:“女儿干的肯定是大事!”
“不管老同志交给我多小的活儿,即使明知这是在试探我,我都干得妥妥的。”她说自己“没什么优越感”。
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李贤玉说:“我这个人没多么远大的目标、多么长远的打算。我的特点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有机会,一定能抓住。不管干什么,有踏实和坚持,铁定能干好。”
“我跟儿子说,不能只想着干造原子弹的活儿,人都得从小活儿干起,才能干大活儿。”李贤玉说。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撰稿/新京报记者许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