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凉意渐露的秋日时分,属于顶级品牌们的冬天却早已开始。这个冬天来得猛烈且漫长,用米歇尔•古塔斯(Michel Gutsatz)教授(中欧市场营销学兼职教授、法国马赛商学院副院长)的话来说:“它们正在受苦受难。”
最新数据表明,作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奢侈品消费群体,国人足足买下了全球31%的奢侈品,其中超过六成是在海外购买的。
然而出于种种原因,曾经豪气冲天、一掷千金的国人开始不那么愿意海外狂购了,而中国内地的消费增长却未能弥补海外的减少,因此,2016年全球奢侈品销量仍将下行。
全球奢侈品的“冬天”继续
严格说来,顶级品牌的寒冬开始于2015年中期,香奈儿、普拉达和古驰等多个品牌史无前例地大幅调低在中国内地的零售价、调高国外商品价格,随后更有LV连续关闭门店的消息传来……一年半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方法几乎用尽,顶级品牌的销售数据却依然低迷。
古塔斯教授介绍,旗下拥有卡地亚、万宝龙、江诗丹顿、积家等品牌的历峰集团2016年4月的销售额下滑18%,前5个月的销售额同比下跌14%,上半财年的利润可能下跌达45%;普拉达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同比下跌15%;香奈儿2015全年营业利润下滑23%,总收入下降17%。“今年它们宣布的结果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一组来自贝恩的最新数据表明:
1、2016年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支出将总体放缓,代购渠道迫使奢侈品行业必须解决全球差价问题,2016年奢侈品因而会出现更多价格调整。
数据表明,2015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出现2%左右的下滑,市场规模降至1,130亿元左右,腕表、男装和箱包类别销量下跌是引发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2016年,随着中国消费者重回中国市场购物,中国奢侈品市场有可能出现反弹,预计将呈现较低的个位数增长,但中国国内消费支出的增幅不及海外市场消费的跌幅。
3、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转向体验式奢侈消费,奢华酒店/度假村、豪华邮轮、豪华水疗等越来越受欢迎 。
资料来源:贝恩2015年中国的内地奢侈品消费者研究(样本数量=1447);文献研究;贝恩分析
国人买奢侈品,重在“低价”
据贝恩报告分析指出,多年来,购买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已逐渐演变成“交易型”而非“体验型”。由于对中国市场缺乏重视和培养,一味采用折扣、低价等手段来刺激消费,中国的消费者更关心价格,海外购物时追求的也多半是折扣和优惠,至于品牌所引以为傲的文化内涵、历史、手艺和工匠精神等这些应该被追逐的东西,统统被价格挡在了后面。
这一点反映在国内市场,也验证了为什么国人那么喜欢在名品折扣店内消费。名品折扣店目前是中国消费者购买低价奢侈品的重要渠道。
资料来源:贝恩2015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者研究(样本数量=1447);品牌访谈;名品折扣店访谈;分析师报告;贝恩分析
事实上,“打折”与“顶级”两者之间是割裂的,因为打折而购买顶级品牌的行为本身就是个悖论。基于这个原因,随着以香奈儿和卡地亚为首的奢侈品牌开始实施全球统一定价,同时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管控、打击代购、助力跨境电商、降低关税和采用货币政策等,着力将奢侈品消费引回内地,海外购买的价格优势不再,国人海外狂购的热情骤减,但内地消费的火种尚未点燃。因此贝恩判断,近两年间,奢侈品消费的总体趋势还将呈下降趋势。
当年轻一代不再笃信你的故事
顶级品牌在世界各地取得空前成功,这一幕发生在三年之前,而仅仅过了三年,品牌们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到底发生了什么?
做品牌营销的人在过去15年间始终以内容营销为法宝,以客户满意度为宗旨,所有人都知道要与客户建立情感纽带,要把品牌故事说给他们听,打动人心。
于是,移动互联网的今天,他们仍在沿用这套老办法——品牌的故事大量出现在各种社交媒体上,这些内容足足占据信息总量的23%。品牌商们请来好莱坞班底,拍摄出精美的影片,将这些信息源源不断地推向客户。在品牌眼中,社交媒体不过是承载各种广告的又一个渠道,他们不明白这个时代出现了变革,老一套已经不管用了,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这些精心制作、造价高昂的内容会瞬间被淹没在海量信息中,根本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在欧美市场,有人做过一些调查统计,发现年轻的一代对于广告是不留情面的,他们对品牌是批判的,年轻人最相信的是朋友和家人的推荐、具有公信力的平台上消费者写的点评,而无论是手机、电视还是杂志上接收到的广告,对他们的作用都排名靠后。在中国的情况更是如此。
从购物到文化
随着教育水平和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品牌提出更高期待。他们不再轻易相信别人告诉他们的故事,他们要眼见为实,甚至成为故事中的一部分。
文化时代也是数字时代,所有人都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太多信息。但大多数品牌还是把数字化渠道作为新增加的广告渠道,不断地在上面输出内容。推特、脸书、微博、微信甚至是邮件,品牌用尽市面上能找到能想到能用到的所有渠道,发布千篇一律的内容。
然而,社交媒体并非魔术棒,不是只要点亮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随着渠道的拓展,提高的恐怕只是广告预算和获取客户的成本,效果却微乎其微,这就是营销最糟糕的结果。当消费者根本不愿意倾听或者相信品牌的故事,当花了大价钱做出来的内容乏人问津,品牌该怎么办?
是生态,而非广告
品牌应该利用的是数字化生态系统,而非数字化广告渠道。
首先,我们来厘清这些概念。
1、要知道什么是网络——网络是一个情感的词,也是一个情感的世界,人们上网是为了找到拥有同样激情的人。之前所有的研究都表明,上网的人都有同样的规律:为了寻找信息,他们上网;通过搜索,去到一些与他们兴趣相关的网站,然后借助社区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
最近在脸书上有一个研究表明,如果品牌推出的内容只与自身利益相关,这样的内容并不太受欢迎。网民更喜闻乐见的方式是自己与品牌对话沟通,品牌在表达自我的过程不那么像个品牌。从这一点上来说,目前社交媒体上的营销者们做得都不到位。
2、社区与社区,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社交媒体联系起来,这些群体会产生新的想法、新的产品和新的审美,甚至发明出新的做法,其中会有共同的激情和兴趣,产生共同的文化,这种文化会塑造出未来的品牌。因此,品牌要清楚如何与这些文化连接起来。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将人群分成四类:
第一类,和话题高度相关、和社区人群紧密联系的,我们称为内部人士;
第二类,在同样的社区中,与人交流不多但对话题高度关注的类型,叫关注者;
第三类是对话题没太大兴趣的人;
第四类是连对社区当中的人们都没有什么兴趣的人。
品牌应该明确需要瞄准的是哪一类人,并且评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工具都是现有的。今天的中国,在数字化历程上领先了世界十年,连扎卡伯格都说他想让脸书微信化,因为他明白微信代表着未来。
3、在中国,品牌利用社交媒体做营销,需要将线上和线下的客户进行细分,细分的依据取决于客户的兴趣爱好、文化背景和多样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创作出可以与之“对话”的内容,成为客户的交谈对象,而不只是一味地输出品牌内容。
这不是请来一些大牌明星做品牌代言人那么简单的事情。找到对品牌感兴趣的社区群体中最重要最积极的用户,让他们作为意见领袖去影响其他用户,在他们的作用下,把其他用户送到零售店或电商销售点,再进行效果评估,结果不佳就停止,效果良好就进一步开发。
运营品牌不变的三要素
奢侈品行业与其他行业并没有太大区别,它们都需要通过社交媒体来发挥互联网时代的优势,达成远大愿景。不变的三个要素包括:
品牌必须了解所有客户,详细到知道他们的姓名。作为品牌,必须对客户非常了解,甚至知道他们的姓名,这是根本性的,这一点不会因为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而改变。
把数字渠道(线上)和线下渠道分开的做法,没有任何意义。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是一个常态,品牌需要做到无缝连接,未来市场需要更多的“首席信息官”来为品牌解决各种技术和信息上的难题。
数字媒体的应用和执行,将会决定奢侈品牌的成败。有数据证明,未来50%的销量将来自数字化渠道,电商渠道的销量会增长12%-18%。在打造品牌的数字化生态系统的进程中,执行环节永远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