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宁夏银川市,孕妈妈和宝宝在进行服装秀比赛。 新华社 发
今天是母亲节,愿天下的妈妈都幸福。
37℃是母乳的温度,更是母爱的温度。母乳喂养是最自然、最营养、最有益于母婴身心健康的喂养方式。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记者就母乳喂养进行了调查。
记者采访中获悉:近两年我市新生儿总量均超过了20万。但来自全市妇幼系统的统计数据却表明,去年在我市常住人口中,0-6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64.9%。在这不高的数字背后,记者也了解到更多母亲在母乳喂养道路上的不易、不舍和坚守。
选择
缺乏支持 母乳喂养妈妈在动摇
85后的洋洋妈是一名全职妈妈,为胜任这个角色,她从孕前就开始阅读大量的育儿书籍,怀孕初期就立下了坚持母乳喂养的决心。
然而,选择坚持母乳喂养就像玩游戏打通关,商家、医生、护士、月嫂、妈妈和婆婆都是障碍。“医院建卡后就有人通知我去上孕妇学校。每次上课前,商家们都会宣传代乳品的各种好处,还会寄来代乳品小罐。”洋洋妈说,产检时相熟的医生说,喂3个月就够,时间长了没营养。孩子出生后,查房的护士说,孩子哭成这样了,肯定是没吃饱,赶紧加奶粉。月嫂对我晚上每两个小时就起来喂一次奶很不耐烦。妈妈和婆婆说,孩子不够胖肯定是奶水不够多、不够好。
母乳喂养中的辛苦只有坚持的妈妈们最清楚。“为了下奶,没有加盐的鸡汤、鲫鱼汤我天天喝。为了坚持按需喂养,宝宝几乎全天都‘挂’在我身上。忍受着喂奶初期钻心的疼痛,忍受着乳腺不通时的不快,忌口、休息不好、不能减肥。”洋洋妈说,“我是剖宫产,忍着巨痛在术后第一天就开始了母乳喂养之路。但我感觉自己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压力很大。”
10日,怀孕4个多月的李蕾(左)与她的女儿汪凌萱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笔架山街道的家中拍摄合影。 新华社 发
“背奶”之路 难行且不易
母乳喂养的好处不言而喻,但是能坚守确实不易。在媒体行业工作的小迪妈,有一个1岁大的女儿。“刚上班的时候,为了坚持母乳,我选择了背奶(利用上班间隙完成吸奶、冷藏、保存等,下班后把奶背回家给宝宝喝——编者注)。我每天都要背着吸奶器、保温杯、冰袋去采访。”
小迪妈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她需要采访一场全天性的会议,中午涨奶就躲到了会场简陋的卫生间里挤奶。卫生间环境很差,忍受了半小时刺鼻味道和门外排队人的催促,成功挤出了140ML母乳的小迪妈犹豫了,最终还是觉得如此糟糕环境中的奶不适合宝宝喝而全部倒掉。此后不多久,已坚持母乳喂养5个月的小迪妈给孩子断了奶。“虽然有很多不舍,但是真的不方便。”小迪妈说。
据了解,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联合母乳喂养大本营,曾专门针对职业女性哺乳权问题进行的网络调查表明,93%的企业单位没有配备哺乳室,导致47%的背奶妈妈只能选择在卫生间挤奶,其他选择还包括办公室、储藏间、会议室等。
守坚
母乳喂养 是做妈妈的责任
闯闯妈是一名公务员,也是母乳喂养的坚守者。然而这样的坚守并不容易,因为儿子不喜欢用奶瓶,在福田上班的她每天中午要驾车回到龙岗家中喂奶,之后再折返回来上班。从休完产假至今,这样的“奔波”她已坚持3个月。
“做妈妈的就是要给孩子喂奶,这是一名母亲的责任。看着孩子躺在你怀里安静地吮吸,有依赖有亲情,感觉幸福极了。”闯闯妈说,“闯闯8个月的时候发了一次烧,我们没打针、没吃药,只是在他哭闹的时候喂母乳,折腾了一天,第二天闯闯的烧就退了,这也更坚定了我喂母乳的决心。我打算喂母乳喂到孩子2岁。”
闯闯妈说,她的坚持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人的支持。不过,她也希望全社会能营造一个鼓励母乳喂养的氛围。“每次带娃出门,最期望的就是在公共场所能找到一间私密、整洁、安静的母婴室。这样就可以免去躲在车里喂奶的不便,或是在公共场合喂奶的尴尬。”
漫画:新华社 发
弃放
市妇幼保健院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
成功的母乳喂养需全社会支持
相关链接
什么样的母乳喂养才是成功的?提高母乳喂养率,让更多的母亲成功实现母乳喂养,应该做些什么?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
“成功的母乳喂养有三个关键期,一是出生后60分钟内开始母乳喂养,二是出生至6个月纯母乳喂养,三是6个月之后添加适当辅食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至24个月。”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健康中心主任龚林说,“我们发现,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年轻母亲愿意主动去学习育儿知识,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了母乳喂养的益处,她们也十分愿意进行母乳喂养。但是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出现了例如乳房肿胀、乳汁不足、乳汁淤积、乳头皴裂等问题,让一些年轻的母亲因此放弃了母乳喂养。”
龚林说,母乳喂养的成功与否,首先母亲要建立信心,母亲要相信自己有母乳,要相信自己的母乳足够哺育孩子。一些中断哺乳后又重新进行哺乳的例子屡见不鲜。同时,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专业的卫生人员的指导也很重要。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刘一心认为,提高母乳喂养率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社会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比如,倡导延长产假保证职场妈妈母乳喂养的时间、考虑出台母乳喂养鼓励性政策、提高公共场所母婴室配备率、效仿国外建立母乳库,鼓励奶水充足的母亲把多余奶水贡献出来,提供给有需要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