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生活在左的天猫店铺动态评分均为4.9,设计总监柯森提到生活在左要唤起国人对民族服饰的自信,而这个民族服饰并不代表的是民族风,它更多强调的是中国美学背后的精神。
记者:也就是说,现在的线上环境,对于设计师品牌来说,也不是很利好?
生活在左林栖:需要创始人有情怀,有很长时间去沉淀,如果可以的话到一定的时间阶段从外部寻求支持。
生活在左,一开始就是茵曼母公司汇美集团的平台上成立的,我们只要把定位找好,抓好产品,剩下的工作比别人要简单很多,但依然在供应链端、渠道端有困难,这就是为什么设计师品牌难做的原因。
有多大初心就能受多大难
记者:从你做生活在左三年多的时间来看,最难解决的事情是什么?
生活在左林栖:最难的还是在产品端,找到优秀的、梦想一致的供应商。
首先,供应商讲究的是效率和回报,而很多手工艺者在山间没接触过现代设备和管理,因此整合供应商、手工艺者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难的;
其次,不同的品牌,态度不一样,要求不一样,理念不一样,所以生活在左所有的供应商都是全部独立开发的,没有采用茵曼的供应商资源。网上销售对供应商的 快速反应要求高,而很多传统企业一般是不加单的。但生活在左的要求恰好相反,多数是预售模式,并且是加单制,要求供应商快速出货,又要整合很多人,这需要 和供应商磨合很长时间。
另外,一件衣服体验好不好,整个价值感高不高,70%决定于面料,并不是款式。面料没有开发到位,最好的款式是无法体现的。尽管广州供应商很多,但我们很少采用现成面料,而是会做后期的面料开发(有五六个人专门做面料开发),在面料选用方面是非常慎重的。
记者:今年集团对你KPI的要求是什么?
生活在左林栖:拿销售规模或盈利指标来讲,基本没有太大的要求。因为一开始我们的就是希望纯粹一点,给设计师和供应商空间都很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 断摸索,慢慢去沉淀品牌。销售额的话,做多少算多少。当然从财务角度来看,我希望生活在左健康成长,我们对内部的人效管理是非常看重的。
记者:为什么会看重这个?
生活在左林栖:你所有的成本都是由顾客买单的,因此我们很注重成本控制,在招聘方面会很慎重。
记者:一个新品牌在摸索期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果你没有参与茵曼的创立、不是母公司联合创始人,集团给你的发挥空间应该也会受影响。
生活在左林栖: 集团从一开始就非常支持做生活在左这样一个品牌,态度非常明确。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出去跑很多地方,到处采风,设计团队会忐忑但还是会坚持品牌初心。基于你提到的这样一种关系,我与集团之间的信任程度肯定也会更高。
记者:生活在左后面最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生活在左林栖:销售额我当然希望每一年都能保持很好的增长,另一个就是守艺中国这个项目能很好的推动起来,让很多企业家和手工艺者都能参与进来,最终引起很多人关注。我希望能真正打破现有高端服装品牌的高暴利规律,提供给消费者高性价比的产品。
图:汇美集团旗下品牌矩阵,创始人兼董事长方建华表示,集团在用富养女儿的心态在做生活在左,中国的消费者不像日本消费者特别认可自己的设计,因此才诞生了无印良品、三宅一生这样的设计师品牌,而消费升级中的中国消费者还要七八上十年才能培养起来。
图:生活在左发起守艺中国活动,与国内数十位传统文化遗产的手工艺人合作,和银匠、绣娘、编织手工艺人打造联名作品。
记者:这一创业初心缘何而起?
生活在左林栖:这个愿望是非常长久的,我们公司的前身是做外贸加工的,我非常清楚地知道前端生产的辛苦,市场售价那么高,但采购价却很低。后来我们做成 了茵曼之后,去国外考察了很多地方,在国外很低端的品牌在国内反而成了很高端的东西,高额支付获得的产品却不是等值的。所以,我们希望打造线上线下共享价 格、共享产品这样一个模式,做出一个高性价比的设计师原创品牌,对得起消费者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