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Kors 即卖款毛衣/图片来源:Michael Kors
Michael Kors 即卖款/图片来源:Michael Kors
Michael Kors 即卖款/图片来源:Michael Kors
可当你对比即卖单品和完整系列时,就会发现品牌缺乏“诚意”,大部分即卖产品是秀鞋和手袋,能够穿在身上的单品远不如秀场其他造型精美。Michael Kors 在官网上写到:“这些单品无关于时间季节,而是人生态度。直接把本季重点单品带回家填充衣橱,何乐而不为呢?”
这一方面提醒我们,即卖品为什么以配饰为主——它们与季节联系较弱,另一方面却也暴露了品牌在实行“即秀即买”模式中所面临的风险,即押中热卖产品,并提前备货。
走秀发布和时装上架之间的数月时差看似“愚蠢”,但有其存在意义。我们可能都知道,并非所有走秀款最终都会面市。有些设计源于生活,但过高于生活,因而 不会进入生产环节。大多品牌会在时装周期间与零售商交流意见,根据对方的下单意愿对服装进行最终微调,预计大致产量。之后,他们又得马不停蹄地和供应商、 生产商对接。
所以,这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法国时装品牌 A.P.C. 创始人在接受时尚新闻网 Fashionista 采访时表示:“‘即看即买’只是演给媒体看的一出戏。大型时装屋一旦采取这一模式,不出两季,库存就会出问题。”
我们再回过头看看波道夫百货。作为零售商,它所提供的支持方式只是开放预订。与之合作的设计师品牌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消费者欲望,顺便拉动春夏系列的销售数字。而百货自己在赢得“先锋”地位之余,还能提前得到宝贵的市场数据。百分之百的双赢案例。
截至目前,最纯粹的“即秀即买”恐怕还要等到 2 月 22 日的 Burberry 2016 秋季发布会。作为新模式的发起者,它是如何预估市场需求、分隔各个系列上架时间、调整市场营销步伐......种种细节都会是各个品牌是否跟进的重要参考。